台北未來科技展:「看見」不再只是視覺,而是理解病理動態的新語言
出席:心臟血管外科黃耀廣醫師、放射診斷科陳建瑋醫師、王世崇放射師及嘉義長庚醫院團隊。
今年我們代表嘉義長庚醫院參加於10月16日至18日於台北世界貿易中心舉行的「未來科技展」,深刻感受到醫療影像與人工智慧正快速改變臨床決策的模式。
從AI醫學影像判讀到非侵入性血流分析,各項創新技術正讓「看見」不再只是視覺,而是理解病理動態的新語言。
對我們長期研究的主題──骨盆腔鬱血症(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, PCS)而言,這樣的技術發展更具啟發性。
PCS是一個長期被低估的疾病,其症狀常被誤認為婦科或神經痛症。更重要的是,一般臨床在處理足部靜脈曲張時,往往只關注下肢表層,而忽略了骨盆以上乃至全身靜脈之間的連動與壓力傳導。
我們在臨床中觀察到,靜脈暗處的扭曲與轉位,往往隱藏於肉眼所不及的深處。像是髂靜脈受壓(May–Thurner syndrome),可能導致下腹、肛門、陰部甚至雙足的不適與慢性疼痛。
如今透過非顯影劑核磁共振(NC-MRA)與定量二維相位對比磁振造影(2D PC-MRI),我們能客觀量化血流方向與速度,直觀地「看見」骨盆靜脈的逆流與洩漏,揭開靜脈網絡間的相互關聯。
這樣的發展正呼應科技展上眾多AI與資料視覺化系統的核心精神──以非侵入、可重現、可量化的方式理解人體動態。
參展讓我們更確信:未來的靜脈醫學,將不只是治療可見的曲張,而是讀懂隱藏於深層血流中的故事。
我們將持續結合影像創新與臨床應用,讓更多未被察覺的疾病被「看見」,並以更安全、客觀的方式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。